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企業(yè)文化 工投文苑

灌西七十年滄桑巨變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23 閱讀量:

    70年時空激蕩,70年翻天覆地。灌西人用奮斗的犁鏵,重新耕耘了被計劃經濟模式鑄踏的已經板結的土地,奮力書寫了新時代的“灌西篇章”。

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,灌西人奮發(fā)有為,團結、拼搏、奮進,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,投身新實踐,以新時代新?lián)斝伦鳛橥七M灌西全面發(fā)展、全方位振興。

   “以前灌西就是產鹽,生產主要靠人力,單產低成本大;你再看現(xiàn)在,我們原鹽生產基本實現(xiàn)了機械化,產量又高質量又好?!笔谀0矘淞诌@樣評價到。

  70年來,老一輩的灌西人就憑簡陋、甚至是原始的工具,硬是用肩挑人扛,努力推動灌西前行的腳步。70年來,灌西的發(fā)展,秉承歷史的軌跡,鹽業(yè)生產有過輝煌歷史也有過慘淡經營的歲月,鹽田從原來的“八卦灘”發(fā)展為“對口灘”,從摒棄“鹽、化、蝦”三大支柱模式,到構建“鹽、養(yǎng)、種”三色經濟格局,從退鹽轉養(yǎng)、土地復墾到日曬制鹽項目投產、新興產業(yè)蓬勃興起,改革發(fā)展,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效,使灌西英姿煥發(fā)、充滿活力。

  灌西社區(qū)老黨員劉?;ɑ貞洠骸袄显绱┮路切吕洗?,后老二,縫縫補補給老三,現(xiàn)在是一個比一個穿得鮮亮;以前想吃頓豬肉都太難,現(xiàn)在是菜要新鮮的,肉要不肥的,花樣還要多多的,想吃什么就吃到什么,比過去高‘十八個帽頭子’?!?/span>

  70年來,灌西人的穿著,從過去的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”,變成了如今的年年不僅都是新衣服,還要求款式;有了款式,求品質;有了品質,求品牌,一個比一個時尚。飲食上,買糧食要糧票,買肉需要肉票成為遠去的歷史,代之以講究營養(yǎng),講究搭配,講究身體健康。

   “以前住的是低矮潮濕的平房。一到陰雨天,我家屋里邊地上都是潮鹵鹵的??嗔艘惠呑?,現(xiàn)在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!我們知足了!”退休職工張文龍這樣感慨。

  “一去二三里,鹽圩四五家,樓臺無一座,四季不開花?!边@首歌謠是灌西人過去居住環(huán)境的真實寫照。從以前的茅草土屋到磚石瓦房,再到如今的高樓別墅,從圩下到場部,從新區(qū)到市區(qū),房子越住越大,越住越高,越住越遠。

  退休工長程佃民談到:“以前場區(qū)只有一條砂石路,其余都是坑坑洼洼的爛泥路,遇到干旱天,路上灰土寸把深;你看現(xiàn)在,電動車、小轎車沒地方擺,柏油路、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門口?!?/span>

  70年前,灌西最好的路是去縣城、市區(qū)主干道砂石路,圩下的泥土路是晴天一身灰,雨天滿身泥,特別是雨天成為了鹽場人難忘的記憶,自行車是最好的交通工具;如今昔日難得一見的小汽車已經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中,道路縱橫交錯,四通八達,再遠的距離都不再是距離。

  70年舊貌換新顏,經受過改革開放的洗禮,如今的灌西像一艘滿載的艦船迎著新時代的春風,正與時俱進,在激水中流中揚帆遠航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卜 海 張明建)

 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我們這一輩
下一篇:
我愛我的祖國